各成果主要完成人:
现定于11月22日(周五)上午进行2019年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集中汇报,汇报人应为成果第一完成人,汇报时间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请各位汇报人根据本项目的汇报时间,提前10分钟到达汇报地点。
联系人:胡杨;联系电话:82765805。
教务处
2019年11月20日
2019年校级教学成果奖汇报安排表
汇报地点:行政楼1201会议室 汇报开始时间:8点30分
序号 |
单位 |
推荐成果名称 |
汇报人 |
1 |
商学院 |
面向国际化、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经管类专业“五层双轨递进”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 |
刘毅 |
2 |
商学院 |
移动互联时代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及考试模式改革研究 |
宋磊 |
3 |
商学院 |
学分制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与质量监控研究 |
李凡 |
4 |
商学院 |
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
张伟 |
5 |
美术学院 |
《图形语言的创意与表现》(教材) |
董传超 |
6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面向新工科的金课教学生态体系建设研究 |
徐涛 |
7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五连环”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 |
谷瑞丽 |
8 |
数学科学学院 |
基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统计类课程建设与实践 |
尹丽子 |
9 |
数学科学学院 |
科创竞赛驱动实践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 |
靳绍礼 |
10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通用语背景下身份语言研究及其对英语 教学的启示 |
仇伟 |
11 |
外国语学院 |
面向过程的评注式笔译翻译教学研究 |
孙燕 |
12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三体相融”理念下的物理学一流专业建设综合探索与实践 |
金毅 |
13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力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
魏平 |
14 |
政法学院 |
卓越社会工作师“323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
梁丽霞 |
15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研究——以《概论》课为例 |
张敬梅 |
16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批判性思维培养在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应用 |
王建荣 |
17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基于OBE理念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三维一体”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吴俊彦 |
18 |
化学化工学院 |
应用型本科专业《色谱分析》课程建设对教师素养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
孙敏 |
19 |
化学化工学院 |
《有机化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
刘志莲 |
20 |
化学化工学院 |
基于CDIO理念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工程素质培养探究 |
彭翠娜 |
21 |
机械工程学院 |
基于工程素养培养的高校基础课教学范式优化研究 |
杨波 |
22 |
机械工程学院 |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科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及应用 |
潘永智 |
23 |
土木建筑学院 |
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达成路径与评价机制创新研究 |
谢群 |
24 |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申涛 |
25 |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
电类基础课程混合式智慧教学研究与实践 |
方敏 |
26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工程教育认证与产学研赛共同驱动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 |
刘鹍 |
27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基于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 |
张芊茜 |
28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
王秀菊 |
29 |
体育学院 |
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 |
刘新宇 |
30 |
音乐学院 |
“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齐丽花 |
31 |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
基于CIPP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
谢娟 |
32 |
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新媒体环境下医学生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 |
朱晓蕾 |
33 |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
提高医药类通选课课堂效率的实践研究 |
王芳 |
34 |
政法学院 |
“双一流”背景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四维融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
朱丽敏 |